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河北省委主委、河北医科大学校长王宝山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高质量打造京津冀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的建议,其内容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步入迭代升级,实现更高标准建设、更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1月,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优化医药产业链区域布局,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医药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打造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目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三地生物医药产业呈现空间集群式发展,在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链协作分工、协同创新载体与平台的建设、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协同创新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以北京为核心、天津和河北互补协作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
二、存在问题
一是顶层规划设计仍需发力。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链整合度不够。相较于构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在精准统筹布局三地发展导向、定位分工及可互赢发展的契合点等方面尚有欠缺,仍存在同质化建设和竞争。二是协同共建政策机制有待健全。三地协同政策体系和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及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资金、技术协同鸿沟明显。三是科技成果转化亟需强化。与先进地区相比,京津冀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资源的承接转移和落地转化成为短板,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能力不足,服务人才队伍缺乏。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顶层谋划,优化空间布局。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根据京津冀三地各自优势,合理制定产业布局与规划衔接,有序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与梯度转移,形成“多中心集聚、多轴线梯度分布”的空间布局。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京津冀三地产业分工协作和创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与整合,推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建设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自主创新拓展区、产业有序转移承载区等,形成更大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支持河北发挥纺织业传统特色,通过“医+纺织”重组结合,建设华北区医用纺织品生产基地。
(二)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协调联动。着力破解阻碍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互联互通互融机制,强化政策集成,再造区域联动发展新优势。推动建设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大数据中心,推动数据跨区域汇聚、共享交流和科学利用。建立产业创新共同体的人才流动和共享机制,探索实施项目合作、科技咨询、短期聘用等柔性人才交流机制。
(三)支持河北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业化基地,深化协同创新共同体。聚焦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中的成果孵化转化中心战略定位,重点支持河北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生物医药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鼓励和引导京津的科研项目及技术研发、技术交易、技术转移、成果孵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服务机构向河北疏解,培育专业化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基于技术经纪人的产品创新转化体系,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促进“研发-中试-产业化”的有机结合,加快创新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的转化。对雄安新区、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先行先试载体,在国家层面上给予更多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