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类别
首页主页 > 党员风采 >
甘为基石铸丰碑
时间:2012-12-19 11:11 点击:

 王崧生,男,1929年出生,农工党员,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原河北纺织装饰公司总工程师。农工党河北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保定市筹备委员会主委、市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委,二、三、四届委员会顾问。河北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保定市第五届政协委员。
 
       在农工党保定市委和一些基层组织的活动中,经常见到一位年过八旬平易近人的老农工党员,大家热情地称他为“王老”,那就是农工党在保定初建时期的奠基人王崧生。
       王崧生,1929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职员家庭中,童年和少年时期随父亲工作的变动,多次迁居于天津、青岛和烟台,其小学和中学学业也是在诸市中完成的。1948年,他于天津工商附中高中毕业后,升入工商学院建筑工程系学习,但因家境拮据而辍学。进入社会后做过小学教员、统计员、绘图员等临时雇员,也曾多方拜师学艺,绘售油画和地毯图案谋生,随后考入了华北纺织管理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大专班(天津纺织工学院前身),1952年毕业后直至退休的近四十年中,他服从组织调动,从天津至石家庄,最后落户保定,参加了多处建校建厂工作,其中以在保定国棉一厂从事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工作的时间为最长,1984年调至河北纺织装饰公司任总工程师(技术职称为高级工程师)直至退休。
       他于1982年参加了中国农工民主党,是保定市的第一名农工党党员,在党内曾任保定市领导小组组长、市筹委会主委、市委副主委和顾问,系河北省五、六届政协委员。
他的专职工作多次调动,从纺校教书到工厂管理,甚至转行至装饰业,加之兼职党派工作,任务繁重。王老认为:祖国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干什么,不能挑三拣四,新工作不熟悉,要虚心学习,艺不压身。他做到了干一行,热爱一行,勤奋开拓,从不懈怠。
立足本职  勤奋进取
 王老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让人钦佩,如在保定国棉一厂担任车间主任时期,每天晚饭后是他业余写作时间,到夜十一点多必进厂到车间查看中、夜班的交接班情况,回到家中睡觉时已是深夜一点,昱晨七点半上常日班不误,日复一日,习以为常。
       他在职几十年,兢兢业业,勤奋耕耘,业绩层出不穷。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创造性地提出织机安装工艺参数由直接工艺取代间接工艺的新论据,并设计出“经位置线定规”,进入七十年代,又在此基础上将“统筹法”运用在织机大平车中,在全省推广了他总结的“织机半台架大平车工作法”;随之,主持对本厂11万细纱锭的全面技术改造工作,从而扭转了设备陈旧,产质量落后的原有局面;八十年代,他调至河北纺织装装饰公司后,所组织设计的“装饰配套房间”在纺织工业部三大领域产品评选中获创新二等奖;此后,又完成了国家立项开发的“新型竖式百叶窗帘”课题,填补了河北省空白,国家科委授于金箭奖。
       王老还是位科普作家,曾兼任河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工交委员会副主任和河北省纺织工程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从1958年至1988年三十年间,他撰写了科普短文30余篇,编制科普幻灯片4套,完成专著10余部,其中由国家出版的专著有《1511型自动织机保全理论和实际》、《棉纺织厂安全技术基础知识》、《浆纱机修理工作法》和《“帘”的装饰与实用》。
        王老的科研成果、专业著作和学术论文的水平和数量在河北省同业中名列前茅,因其工作成绩突出,多年被纺织工业部、河北省科协、河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中共保定市委、市科协和市工会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纺织科普积极分子。
机械设计  攀登高峰
  高校工科所设的“机械制图”基础课在普通中学是不设置的,而王老当年就读的工商附中高中却有此课,课程的深广更为他校惊讶和羡慕,王老在校时对机械制图课情有独衷,学习成绩崭露头角。他在“纺专”学习期间,机械制图的授课老师因故长期请假,他竟被推上讲台,为本班同学讲课,他在中学打下的牢固课程基础加之以后继续深入自学的知识,足以能讲完本班该课在毕业前的全部教程,并得到好评。这种情况在高校中是罕见的。
       王老在纺织企业从事了三十多年的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工作,这些工作离不开机械设计,离不开图纸,由于他长期坚持自学提高,通过实践锻炼使他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后,他虽已退休十余年,机械设计工作不但没有停止,而且有所发展。在设计范畴方面:从一般机械设计延伸到注塑模具设计,发展到自动生产线的设计;在设计手段方面:从传统手绘机械制图到运用电脑制图。王老进入古稀之年后,除完成了“光合细菌生产车间”的设计和电流互感器图纸标准化的工作外,并在近年与他人合作研制成功了填补我国空白的 “烟花爆竹双响数控自动生产线”,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生产,从根本上杜绝了生产过程中的人身伤亡事故。
       当亲友们得知有这么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科技人员能熟练地在电脑上整理文件和运用软件绘制图纸,并在科研方面屡现成果时,均感到惊讶。
党派工作  从不懈怠
 王崧生在1982年5月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后,农工党在保定的组织建设担子就压在了他的身上。由于他和一些老党员们的努力,也可说是创业的拼搏,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社会服务工作迅速全面展开,党务工作蒸蒸日上,屡次受到省委表彰,为农工党在保定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发展组织初期,社会各界很多人对统战工作尚不了解,对农工党更是一无所知,为此,统战政策的宣传,农工党史的介绍,往往是在有对象的情况下,反复进行的。为了有效地宣传农工党的性质、作用和历史,打消由于“文革” 等历史原因所造成的联系人员种种疑虑,除经常不断地举行有联系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外,更重要的方式是登门拜访,交友谈心,这就需要拿出苦口婆心、百折不挠的精神,下大力气去完成。为此,王老将自己的工余时间和心血全部投入到党派工作中。他加入农工党三个多月后,保定的农工党员从无到有,发展至9名,成立了农工党保定市领导小组。此后至建立保定市筹备委员会的一年间,他带领大家本着发展组织与巩固组织并重,宣传统战政策和成员思想教育并进的原则,在没有固定办公地点,没有专职人员的情况下,全体党员齐心协力,党务工作如火如荼,党员人数由9人发展至38人。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中共专程赴石家庄向省筹委会汇报工作6次,召开全市党员例会10次,组织迎新会、座谈会、组长扩大会等各种形式活动9次,拜访成员所在单位中共党委14处,家访党员18次,对联系人员的“三顾茅庐” 访问就更不可胜数。从以上简单的统计数字上不难看出当年王老带领老党员们付出了多么大的精力。
        在建立市筹委会后的两年中,王老仍孜孜不倦带领大家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成立基层支部,配备专职干部,编印《简讯》;协助政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基层干部培训和安排基层工作经验交流,并组织医卫界党员专题讨论医德,举办党史图片展和本市党员成就实物展;面向社会,成立技术学校,组建咨询服务部,大力开展义诊活动,请北京医学专家来保定讲学;支援农业,七访辛兴大队,组织全体党员去望都文明村学习和服务;举行邓演达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安排各种形式的迎新、迎春等座谈会……
       王老能够全身投入本职和党派工作中,是与家属的支持分不开的,除家务琐事全部由老伴担起来外,其家属还直接为农工党做贡献。如:为了节省开支,市筹委会办公室的家具是从石家庄买来的便宜货,王老叫来自己的儿子客串木工把在搬运家具时碰损的部分修复,他的老伴也帮助义务加工了椅子套。事情不大,但可说明问题。
       上世纪末,保定的农工党工作不甚令人满意,组织党员们活动较少,有些支部长期没有过组织生活,有的党员不知党费交到何处…… 党的凝聚力削弱,要求退党之风一触即发。在此形势下,农工党市委主要领导找到已退休的王老,他们说自己本职工作太忙,希望王老能复出帮助他们具体抓一抓农工党市委工作。只要是农工党的需要,王老从来是不讲条件的,此时,某厂正以高于他退休金十倍的待遇请他任职,王老毅然辞去此聘任,来到保定市委义务服务。王老按点上班干了五个月,他不仅仅是参谋顾问,而是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他与驻会专职干部共同努力,从调整基层组织、积极组织农工党员们开展活动和恢复《农工保定简讯》三件事入手打开局面,终于将消沉的保定市农工党活动又复苏起来。
        王老进入古稀之年后,仍一如既往地关心自已的组织,为市委开展工作出点子,帮助基层组织开展活动,为新党员讲党课……默默无闻地为农工党工作从不懈怠。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撰写了10万余字并附有60余幅照片的《农工回忆录》,详细地阐述了农工党在保定建立组织初期的实况。他还积极地参加了中共保定市委统战部编印的《保定市民主党派二十年》一书编写工作。近年来,他又编写并亲自打印出多篇农工党的党史资料发给成员们,便于大家进一步了解农工党。
       我们要向王老学习,学习什么?学习他勤奋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学习他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河北省委员会 最佳浏览分辨率1920×1080 冀ICP备12017414号-1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路236号 联系电话:0311-87884212 传真:0311-87884212 邮箱:hbngdxc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