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1月9日凌晨2:18分,唐山市农工党党员、市工人医院心内四科副主任医师穆怀彬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段工作感悟,并和6岁的儿子隔空进行了一场关于“生”与“死”的对话,让人们看后不禁动容。特以刊出,致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白衣战士们!
2023年1月9日 凌晨 晴
就在刚刚的这个夜间11点,一位81岁的老人家,去世了。
患者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血压降至70/40mmHg,静点大剂量升压药——多巴胺后,勉强维持到90/60mmHg左右,同时病人的心率缓慢,只有40-50次/分,需要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心率……极速开启救治,准备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来到导管室,面色惨白,意识淡漠,没有痛苦的呻吟(我心里马上一紧:不好!患者极度危险了。因为绝大多数急性心梗患者,都会疼痛难忍、大声呼喊,平静的表现,意味着病情凶险)。果然,刚把患者抬到介入检查床上,患者立即出现全身抽搐、双眼凝视,这是阿斯综合征了——心脏骤停的表现。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虽然我们4个人都已经汗流浃背、极尽所能,但是期间血氧仅仅50-60%(这是死亡的信号)……持续了80分钟不间断按压,但是患者一直没有恢复心跳和自主呼吸……瞳孔已经完全散大……这是生命的终点。
作为心内科医生,见多了生死,送走病人后,心情还是难以平复。突然想起,之前,6岁的儿子看到电视上医生做手术的节目,兴奋的问我:“爸爸你也做手术吗?”
“是的,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做手术。”
“那,你做了多少手术了?”
“所有手术加起来,快1万台了吧,我没具体数过。”
“这么多(自豪的眼神),那你做的病人有死掉的吗?”
“当然有!”
“多吗?”
“每年都有10几个吧。”
“怎么会死掉呢?是你没做好吗?”(儿子的失落之情难以掩饰)。
“不是没做好。死亡,是医生必须面对的,我只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最好,尽我之所能……”
“那好吧!”
6岁正是初识“生、死”的年纪,可能,你更愿意听到“没有一个死掉的,全都活下来了”。很抱歉,你的爸爸不能把所有的病人都救活,也没有给你编织一个美丽的童话。
如果有可能,让你亲临今天的整个抢救过程,也许你会明白……患者的病情永远无法把控,不管多么危重,医院永远是方向,医护永远是依靠。
如果有可能,让你亲临今天的整个抢救过程,也许你会明白……医护守护生命的坚持有多么坚定,比如今天,三个医生有两个是腰间盘突出,三个护士有一个刚刚阳康,整个抢救过程不停咳咳,但是我们都不抱怨,谈不上天使——那是拔高,我们就是普通的劳动者,穿白大褂的劳动者。
医生不是万能的,但一定会竭尽所能。
注:穆怀彬,1980年10月出生,农工党党员,现任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四科副主任医师,是唐山地区房颤射频消融独立术者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