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类别
首页主页 > 党员风采 >
秦皇岛部分党员学习心得摘录
时间:2019-08-14 16:38 点击:

6月28日至30日,农工党衡水市委、秦皇岛市委、承德市委三地横向工作交流暨专题调研活动在承德召开。期间,在塞罕坝进行了现场学习。秦皇岛市部分党员就学习活动撰写了心得体会,摘录如下: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农工党秦皇岛市委文化教育专委会 石敬芳

七一前夕,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农工党衡水、秦皇岛、承德三地市委会的学习教育活动,赴塞罕坝参观了王尚海纪念林、塞罕坝纪念馆、望海楼等地。英雄的事迹使我多次流泪,在钦佩之余,也深感自己的不足,决心身体力行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塞罕坝机械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森林覆盖率80%;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林木蓄积量1012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在同类地区居世界第一;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评估,林场森林和湿地资产总价值约206亿元,每年产出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价值为145.3亿元。

所有这些成就,却是来之不易。塞罕坝海拔1010-1939.9米,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3.3度,积雪达7个月,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这些没有吓退伟大的创业者。60年代,全国抽调了369名年龄不到24岁,大中专毕业生站40%的林业干部,组成了第一代塞罕坝建设者集体,他们爬冰卧雪,育林造林,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生命,奉献了子孙,创造了绿色奇迹。

在这些英雄事迹中,有“坚强如钢的领导班子”,有把骨灰撒在林场的老厂长,有无悔青春的“六女上坝”,都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令我最震撼的是,几十年如一日漫长守望的防火瞭望员。造林不易,护林更难。1个小小的火苗就能将几代人的努力付之一炬。秦皇岛的森林火灾教训就很多,几乎每年春季都会有火灾发生,尤其是几次较大的火灾,损失严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塞罕坝林场却创造了50多年无火灾的记录,真的是森林管护的奇迹。而奇迹的背后,就是众多防火瞭望员、护林员、消防员的坚守,他们忍受着孤独和寂寞,认真负责,终于使命,奉献了整个青春,凭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坚定的理想新您,才守护住了这绿水青山,创造了人间奇迹。

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领悟更深。塞罕坝林场,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著名的旅游景区,不仅吸引了百万级的游客,创造了可观的门票收入,更是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住宿、餐饮、休闲、农副产品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大力发展,实现了大量的就业,使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

近几年,秦皇岛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建设美丽新农村,我们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多处以山水观光、休闲娱乐为主的景区、景点等应运而生,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百姓的就业,提升了生活水平。但与之塞罕坝相比,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通过此次学习,更加坚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努力学习并践行“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而努力,为把家乡秦皇岛建设得更加美丽而奉献一份力。

 

学习塞罕坝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秦皇岛市委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 王丽娜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按照市委会“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的安排,近日我参加了农工党市委会组织的赴承德开展“弘扬塞罕坝精神,以党为师跟党走,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塞罕坝育林人半个多世纪在荒芜的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参观学习后我深深的体会,塞罕坝精神就是一种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最北端。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临界,融森林,草原和沼泽湿地为一身,塞罕坝总面积142.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森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为主,还有白桦、山杨、柞树、五角枫等。登高而望,无边无际的森林随山起伏, 碧波荡漾,集中连片的百万亩森林就象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从茫茫荒漠到百万亩人工林海。52载,河北承德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构筑了一道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创造了中国北方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成为世界上人工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中国梦,是一个值得我们永久追求的梦,在追梦的过程中也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塞罕坝人追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也许会有困难,会有坎坷,甚至会有牺牲,但是追梦的精神永存。55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一代代塞罕坝人在茫茫荒原上躬耕不息、接力不止。参观塞罕坝机械林场纪念馆,了解林场几十年艰苦创业、创新发展,建成百万亩人造林区的典型事迹,我深深为林场人的精神所鼓舞。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通过深入学习塞罕坝精神,我备受鼓舞,敢于直面矛盾,敢于应对各项挑战,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亮点、干出成效、干出水平。

当我们来到海拔1900多米的塞罕坝最高点上,刘军、齐淑艳夫妇工作的“望海楼”,听夫妻俩讲述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说起来极为简单。每年有六个月的防火期,他们只需白天每隔15分钟、晚上每隔1小时,登楼顶,用一个老旧的奥林巴斯望远镜,眺望周围方圆20公里的火情,并加以记录即可。其他时间,日常工作也是瞭望。然而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夫妇二人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已经做了整整11个春秋。近乎无限的重复,让一切没那么简单了。即便冬夜,也只能轮流睡觉。没有一天记录缺失,包括春节、中秋节这些阖家团圆的日子。刘军的桌子上,摆着许多本“望火楼瞭望报告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时间,记录了何方、何地、发生何情况,“能见度50米”“能见度差”“能见度极差”……最多的,则是简单的两个字“无事”。对他们和林场所有人来说,这两个字是最大的安慰。刘军夫妇是孤独的,却不是唯一的。在百万亩人工林海中挺立着9座望火楼,如同森林之眼,与地面巡护、视频监控、探火雷达等一起,担负着整个林场的火情监测。有些特别的是,其中8座都是夫妻共同坚守的,因此当地也称其夫妻望火楼。塞罕坝人说,当地一年就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句略显心酸的话,道尽事实。塞罕坝年平均气温零下1.3℃,冬季最冷时气温零下40℃,滴水成冰。一年积雪7个月。即便我们在夏日的8月赶来,白天上山也需要穿上厚外套,其他日子可想而知。拯救环境,需要经受环境不同寻常的考验。“望海楼”的墙壁上,挂着四代瞭望房舍的照片。第一代是仅一人多高的马架子,三角形的房顶上盖满茅草堆;第二代是一间简单的红砖房,上面有一个孤零零的窗户,一个烟囱;第三代是一间平房,配上稍高一些的瞭望楼;到如今第四代,才是几间平房,搭配上五层高的瞭望塔。寂寞,甚至极度寂寞,是这份工作的常态。冬天的山上,除了风声,就是偶尔传来的野兽叫声,静谧的如同世界边缘。

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奋斗史诗,让我激动不已,深深为塞罕坝感到骄傲和自豪。时代的进步需要精神的引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对构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茫茫荒漠到百万亩人工林海,三代塞罕坝人55 载的艰苦奋斗,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高、远、冷是过去塞罕坝给人留下的印象,如今,这3 个字被置换成了美、绿、香。这是几代塞罕坝人肩扛家国使命,用半个世纪换来的伟大奇迹。”作为参政党的一员,学习塞罕坝精神既感到光荣,更体会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学习他们忠于使命的崇高品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只为成事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的担当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等职能,多进诤言、多谋良策、多出实招。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努力建务实之言、谋可行良策,做好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推动多党合作事业稳步前进的各项工作。

 

塞罕坝精神之感悟

农工党秦皇岛市医药综合总支 费立军

6月28日-30日参加了农工党市委会横向工作交流暨“以党为师跟党走,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我们走入王尚海纪念林,穿过“马蹄坑造林大会战”的绿之源落叶松人工林,登上夫妻望火楼,迈入展览馆,聆听着一个个令人尊敬、感叹、震撼的故事,看着那清澈的滦河源头,美丽多姿的山川,茂密挺直的树林,娇艳多彩的花朵,蓝天上千奇百怪的云朵,体会着围场县“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的深刻境界和内涵,细品这塞罕坝精神犹如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林场职工,特别是当年的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创业者,他们对全场140万亩经营面积上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寸土地,都凝聚了深深的感情。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就是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1989年,遵照老书记王尚海同志的的遗愿,将部分骨灰撒在了这片林地里。在林场的9座望火楼,都建在原无人烟的荒野高山上,其中的8座望火楼上的瞭望员是父妻,80年代的瞭望员陈锐军、初景梅夫妇已经在亮兵台望火楼上一待13年,他们的儿子就出生在望火楼上,由于远离人群、缺乏交流,8岁时说话还不清楚,陈锐军由于常年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身体损伤严重,2011就病逝了,年仅54岁。如今的瞭望员刘军、齐淑艳夫妇,把儿子送到县城读寄宿学校,在这里一守十几年,儿子刘志钢,尽管年幼时对父母充满怨恨,长大后理解了父母的伟大,也成为了一名扑火队员,并立志成为下一代瞭望员……这些塞罕坝人为了这百万亩林海,真的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克服了造林成活率低、克服了雨雪风暴的侵袭、克服了大旱的攻击、克服了缺衣少食的困难,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直面困难、勇往直前,造就了这伟大的工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57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一代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忠实履行“为首都阻风沙,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体现了始终牢记使命、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塞罕坝的林海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就像一座绿色的丰碑记录着塞罕坝人的功绩。

 

塞罕坝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潘峰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开始,已经走过了98年的光辉历程,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之际,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农工党市委会组织的参观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使我深深感受到“塞罕坝精神”完整的精神体系。感触颇多,结合建党98周年,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50多年来,塞罕坝林场通过三代人坚持坚守、不离不弃,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和平年代,并不一定需要我们用生命去诠释人生的价值,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只要我们立足本职岗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每走一步,每做一件事,都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任劳任怨,才是真正体现了担当作为。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而是因为你的奉献让社会有了进步、让人民生活更幸福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实际行动实践自己无悔的诺言,于无声处体现自己的价值,为祖国林业事业竭尽绵薄之力!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河北省委员会 最佳浏览分辨率1920×1080 冀ICP备12017414号-1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路236号 联系电话:0311-87884212 传真:0311-87884212 邮箱:hbngdxcb@126.com